秦羽川:召回“不合格”书记 确保精准脱贫
中国法制网
2015-11-30 13:14:07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四川省达州市强化了贫困村“第一书记”的选派管理,于11月26日宣布召回、调整履职不力“第一书记”241名,并增派18名县处级以上干部到一线督战,此举在当地反响强烈。(京华时报,2015年11月27日)
都听过汽车召回、食品召回、工业残次品召回,“第一书记”召回还是头一遭听说。但仔细一想,产品的召回是因为质量不合格,那么“第一书记”因为“不合格”被召回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正是达州市委决策的高明之处。
首先,召回让人才各尽其用,便于组织对人才的筛选,也便于工作的开展。既然在任的第一书记不能谋事或者不能谋成事,那么继续在任,只是荒废了第一书记的职位,召回能让职位空出来再补进去合适的人选,便于工作的继续开展。对于召回的干部,达州市采取了一定的升职限制措施,为真正好干部的职位晋升让开了道路。
其次,召回能够提升在任第一书记的荣誉感,增强增派干部的责任心。通过与召回人员的对比,继续留下的第一书记看到了自己工作的成绩,也看到了组织对个人工作的肯定,而被增派的干部则看到了努力的希望和工作不力的后果,那么后续的工作开展中自然增强责任心,努力将工作做好。
最后,召回后重新增派也表明了达州市实现精准脱贫目标的决心。本身,前面选派的第一书记均为择优选派的具有农业、科技、旅游等专业背景的党员干部,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此类人才的专业背景,发挥“火车头”作用,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本次召回后重新增派了干部,并且有18名县处级以上干部一线督战,更加向这些第一书记表现出了组织对该项工作的重视。
达州市此招“召回”,正是体现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的用人原则,确保每一个第一书记岗位上都是“在其位,谋成其事”的党员干部,真正实现贫困地区人口的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