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闲置背后的权利冷漠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贵阳市有3万余套已建成的保障房由于配套建设滞后,未及时投入使用。央视记者前去采访,住建局局长刘朱表示:“你们搞错了,我不是局长,我就是过来看工作图的。”(新华网)
保障性住房是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一项惠民政策,也是城市中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让市民尽快住上保障房,既是任何一名官员应该尽心尽力的职责所在,亦是为民众谋福利的大好契机,但是某些官员的麻木不作为,免不了让人质疑其权利留着所为何用。且不说用“权利”去挑战分配时期的公正性,这种不作为的态度就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对公共性福利的冷漠、对政府公信力的漠视。
再说这名局长,在记者采访之时,为了避免自己被曝光,为了免去接受采访的麻烦,想要免去应付,直接一句“我不是局长”,便上演了这出让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设想如若他接受记者采访呢,那么必然会回答为何保障房建设未能完工的原因,确实在监督实施方面存在问题,免不了会被问责。干脆“藏起来”,幼稚地以为记者找不着人,此事便侥幸逃过一劫了,但是试问,民众未能入住,问题还摆在那里,这事怎么能就此撂挑子了?
目前,这名局长已经被撤职,但是被处置的又岂止仅有这一名干部。在其位不谋其职的官员大有人在,不止是贵阳的住建局,各种对百姓办事推三阻四、敷衍塞责的高姿态部门与官员都该严肃处置。该如何考核这些部门的做事态度与效率,一些项目与工作不停走流程,就说这住房何日真正能够搬进去,一拖再拖,急的只有最底层的百姓。
现在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不断加强,很多不作为、不处理行为只有一经曝光才会果断被处理,官员的主动性亟待提高,如何把民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亲力亲为,把温暖及时送到群众手中,我们确实还要深思。(文/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