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略官员“绰号”背后的民意表达

中国法制网   2015-11-23 20:33:13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2015年11月6日,中纪委副书记张军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调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当晚,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白雪山即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11月20日中国新闻网)
  
  白雪山在当地村民口中有一个“白拆”的称号即:(农民)想不拆都不行,但拆了也是(被白雪山)白拆。正是他的这种“逼迫式”方式,让当地的村民敢怒不敢言,只能在背后偷偷地给他一个“白拆”的绰号。
  
  绰号,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种更符合其性格的称呼,但是但这个绰号是对官员的时候,却往往是一种民意表达。你还记得那个清正廉明、明镜高悬的“包青天”吗?正是有了他不畏强权伸张正义,没有亲疏有别的“私心”才换来了民间对他如此高的呼声,也有了这一个流传至今的“绰号”。
  
  白雪山在工作中可以说采取了一种“暴力”的工作方式,不管老百姓满意不满意,只要他满意就行,这哪里是一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官员应有的工作方式和态度,这是政绩观的扭曲,脱离民心也是必然的了。
  
  民怕官,所以面对白雪山有再多的不满也不敢出声,只能背后议论,但是这样的不满情绪一旦累计,必然会有“崩塌”的一天,到那时后果自然不堪设想,官员不在意的“民意”往往就是老百姓最在意的地方。
  
  面对官员的“绰号”不能一笑了之,更需要深究一下绰号何来?别让“政声”等到官员出事以后才听出来,这样才能打通通往民心的“最后一公里”,让干群能够心连心,携手共进,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文/魏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