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亮:“中国造”动车组列车开辟欧洲市场之后的思虑

中国法制网   2015-11-23 08:28:02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一列动车组牵动着亚欧“丝绸之路”的神经,当地时间15日上午,随着一鸣响亮的汽笛声,中国出口欧洲的首列动车组在马其顿成功开跑,列车从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站开动,最终抵达东部城市韦拉斯站。(2015年11月17日中华铁道网)
  据了解,此前中国出口到欧洲的铁路科技产品以电力机车、地铁、轻轨列车为主,而本次出口动车组列车尚属首次。这意味着 “中国造”动车组在技术在复杂、艰难、并且更苛刻的前提下,照样能赢得国外的认可并成功进驻欧洲,占据新市场。虽然前景不可限量,但是笔者认为,形势喜人、但同时也形势逼人;中国造动车组列车成功开辟欧洲市场是可喜的成绩,但其中不可避免的潜在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仔细斟酌,以便估量到各种可能性,从而留足应对的余地。
  当然,本次的成功出口的多方面好处无疑是明显的:
  一是为今后中国动车组大批量出口欧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TSI是欧洲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中国的铁路科技产品要想进入欧洲市场就必须符合TSI的相关技术要求,并得到认证许可,而TSI的认证过程是非常苛刻的,本次中国动车组能成功竞驻欧洲,这表明中国的动车组技术已经达到了欧洲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为日后中国动车组大批量出口欧洲打下了基础。
  二是欧洲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必然影响世界。中国高铁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车组技术更发挥着纽带作用,一旦中国的动车组技术成功的打开了欧洲市场,则势必引发世界范围的链式效应,产生巨大的经济收益。
  三是就中国内部市场而言,可以由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从而激发国家整体经济的提升。由于受到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制约,今年我国整体经济仍不景气,因此,谋求某一个产业的蓬勃兴起而产生提振效应,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这应可谓当务之急。相较于其他产业而言,高铁技术明显拥有高屋建瓴、一枝独秀、甚至于“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优势。于是,高铁的输出必定成为首选。
   虽然动车组的出口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收益,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如此凌厉地开拓市场的势头必然会遭遇来自他国的市场竞争与挑战,其中表现得最为激烈的就是日本。
  众所周知,今年以来,中日两国为竞争印尼雅万高铁而一度处于“白热化”,印尼政府在选择高铁承建方时更是犹豫不决,虽然中国最后竞标成功,但并不是赢在高铁技术比日本的更优越,而是赢在优厚的物质条件上,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印尼政府无法承担如此巨额的预算贷款之下,中国政府不需要印尼提供贷款担保,而日本则一直要求加强政府之间的合作,除此之外,中国在墨西哥的高铁竞标被取消,中泰铁路的谈判磕磕碰碰,这些都足以说明,中国高铁虽然成功的打入了欧洲市场,但并不一定就占有绝对的、压倒性的优势。
  再者,二战之后,日本的经济能够快速复苏并且能在短短的几十年之间一跃而成为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潜力不可低估。而日本作为高铁发展的先驱,早在50多年前,当中国还根本没有“高铁”概念之时,日本的新干线即已投入运营。只是近二十多年间日本经济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期间,中国已加快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不断跨越提升;在高铁发展方面,中国更是后来居上,青出于蓝。
   而如今,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国高铁一次次凌跨深谷,走出国门,……但我们必须警惕日本的反扑!毕竟,无论经济实力还是高铁技术,日本都有很大的能量和发展潜力。
  为此,笔者深感在中国造动车组成功开辟欧洲市场之后,将可能面临诸如日本等国的更大挑战。我们只有努力知己知彼,未雨绸缪,做好充足的准备,以便规避风险、趋利避害,从而应对挑战、赢得竞争!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