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楚卿:必须打破“共腐圈”

中国法制网   2015-11-18 22:38:53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近日,一则“落马厅官借革命烈士事迹要求同伙达成攻守同盟”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落马官员“前门当官,后门开店,官商一体,利益共享”;为拿到项目往往不惜成本‘围猎’官员,制造“共腐圈”,甚至订立攻守同盟。(新浪)

    “共腐圈”牵涉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行业,涉案人员较多、波及范围广。不仅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而且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政治生态,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随着“打虎拍蝇”行动的推进,一个个圈子被打破。然而,有一些圈子也变得更为隐秘。范围上,精心挑选“合伙人”,“小钱不收、平头老百姓的钱不收、不信任人的钱不收”;手法上,利用“白手套”、“代言人”等多种手段,隐匿违纪违法痕迹。

    其实,“圈子文化”在我们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比如历史上的门阀、朋党等。这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继承”。市面上充斥着各种与圈子有关的书籍,极力渲染圈子的“能量”,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在当前,这一文化顽疾又与新的社会现实相融合,带来了新问题。

    “共腐圈”的形成固然有历史、环境等外在影响。然而,思想上的贫瘠、党性不牢,才是内在因素。一些官员平时不学习、不看报。而是“躲在宿舍看黄片”、“看花边新闻”。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人民为我服务”。当面对金钱、权利的诱惑,“不堪一击”,轻轻一拉,便进了“圈子”。

打破圈子,需要防治结合。首先,要防止圈子扩大,避免更多的官员“失足”。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落实干部培训活动。思想上时刻保持警惕,头上常悬“高压线”,脚下想着“红线”。其次,对于已经存在的圈子,要从内部打破。“共腐圈”以利益作为纽带,要仅仅抓住“权利”和“资金”两个关键点。把决策权与执行权分开,加强全面监督,整个过程透明阳光。无利便无欲,“共腐圈”也就自然会瓦解。

    作者:那楚卿

    联系地址:平武县龙安镇

    联系电话:15228764017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