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艳 理性看待公务员报考“遇冷”
中国法制网
2015-11-10 11:20:01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2016年度北京市公务员考试报名昨天进入第二天,截至目前已有556人缴费成功,但尚有1845个职位无人报名。
华图教育和中公教育的统计显示,截至9日已有111个职位有人报名,占职位总数的5.67%,但较去年第二天的576个职位有人报名、占职位总数32%的情况,差距明显。 (据人民网)
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在报与不报中纠结,报哪里纠结,现在公务员已不再是人人羡慕的岗位。今年公务员报考的遇冷与当前强抓反腐、规避四风、专项整治“走读干部”有关。
对于此事件应该说是喜忧参半。高兴的是公务员招考正在回归“正常的热度”,不再唯“学而优则仕”,“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思想所左右;忧的是年轻一代为民服务的价值观偏移,索取和付出在逐渐呈反比例线性增长,不能不值得深思。公务员报考的冷热变化,一定要客观的、理性地来看。它反映了市场规律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是考生基于个人判断进行职业选择的正常结果。
不得不说,年轻人追求职业稳定、待遇优厚无可厚非。公务员招考“遇冷”虽与学历、户籍等要求有一定关系。但客观上说增加用人需求,增加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让各方面优秀人才当公务员,是对公务员队伍后备人才结构有力调整,除了能提升工作质量,更能让公务员形成多元化结构。因此在高要求下,更应权衡地域差异,让每个职位的权利义务都应该平衡,应该按照公务员职位设计相应的基本规则,在权力“理性回归”同时,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把青春奉献到基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