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木:公考“降温”仍“冷热不均”,冷门岗位该何去何从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2016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工作已落下帷幕,国家公务员局统计,有199.8万人次报名,最终139.46万人通过资格审查。本次计划招录人数为27871人,平均竞争比为50∶1。上年同时期国考报名计划招录人数为22248人,平均竞争比为63∶1,平均竞争激烈程度下降,最热岗位竞争比高达2847∶1,同时,仍有158个岗位报考人数未破零。(中国青年报 11月5日)
今年国考扩招人数25.03%,与去年同期相比,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却减少了1.02%,公考确实“降温”了,这反映了人们面对报考公务员已趋于理性。然而在具体岗位的报考上“冷热不均”仍然突出,最热门职位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技能竞赛处一职,竞争比为2847∶1,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在内的共158个岗位却无一人报考。这些冷门职位并非设而无所用,政府的职责和义务需要相应的人才去落实,但却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境,该何去何从?
冷门岗位之所以“冷”,无非是因为处于经济落后的艰苦边远地区的基层单位,或者是岗位有“节假日需要加班”、“需晚上值班”、“不提供宿舍”、“常出差”等说明,概括起来就是工作艰苦、待遇低、机会少,如果这些岗位招录条件还很多限制的话,那基本就无人报考了。《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结果显示,48.8%的被调查者希望去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这样二线城市工作,25.5%的被调查者选择地级市,14.0%选择直辖市,7.8%愿意去县级城市工作,仅1.3%的被调查者愿意去乡镇工作。
冷门岗位不仅招不到人,也留不住人。从晋升空间来看,机关优于基层,考虑到生活待遇,东部优于西部,而工作环境,管理优于执法,冷门岗位怎么比都处于劣势。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冷门岗位留不住人也在情理之中。
因此,必须要让冷门岗位“热”起来。具体来说,第一政策要倾斜,合理放宽招考条件,对于艰苦岗位、艰苦地区、待遇低廉的岗位,政府要拨付相关经费进行补贴支持,解决“待遇低”的问题。第二晋升渠道要畅通,每个岗位都应该有向上流动的空间,“一滩死水”只会让鱼虾奋斗无门、力竭而亡,所以要解决好“机会少”的问题。第三要给热门岗位“降温”,热门岗位往往拥有更多公共特权资源,“油水”更多,奔着这个来的难免有思想活络之辈,若权力没有“关进笼子里”,很容易滋生腐败。第四要加强宣传引导,当今就业主体为80后、90后,要迎合其心理特征和实际需求来宣传岗位的发展前景、岗位职能、岗位价值、个人发展空间等,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公务员的职业定位不是贪图享受,而是服务他人,岗位的“冷热不均”折射出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偏离,要让冷门岗位“热”起来,才有利于社会各行各业,各尽其职,整个社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