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清群众路线“最后一公里”的障碍

中国法制网   2015-10-29 17:22:28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中央吃胎的一条条惠民政策无不为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想的为的全是光大基层的百姓,但为什么群众的幸福指数还不见提高、网络上还随处可见对我们某某政府某某官员的各种不满?原因很简单,在队伍中有混日子、撂挑子的人存在,给百姓办事造成困难,一个简单的手续可以拖上几个月,能让别人跑三四次。

找到了“梗阻”的关键,要解决也找到了着力点。一些好政策抛了荒、悬了空,这是多数群众的心声。好的政策是大方向,落实在基层,就要根据基层实际,扎扎实实定出可操作的条目,真真切切找到落实的抓手;配套政策不能加上一堆“另类要求”明里暗里设门槛,而应考虑基层的承受力、群众的感受,实现责任的合理分担;各个部门不能“各唱各的调”,而应横向同步、纵向衔接,把程序的“齿轮”严丝合缝对上,办起事来才会顺畅。消除“中梗阻”,关键是落细、落小、落实。“让好政策从墙上走到地上”,创造性地把中央改革部署对接具体现实、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措施,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向群众交卷,才能增强人们的获得感。

     把规则细化这是第一步,接下来就要打掉队伍中“混”“拖”“怕”的蛀虫,从无为到有为,从懈怠到勤勉,靠觉悟,更靠制度来唤醒这些人的意志。通过制度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实干氛围。用人导向是最有效的指挥棒,从干事看高下,以实绩论英雄,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起来,就能让撂挑子、混日子的人没市场,让负重的肩膀挺起来。

   只有这样群众路线“最后一公里”的道路才会顺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