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干部良好形象

中国法制网   2015-10-27 10:59:19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一批问题处置结果公布。经监察部审核,辽宁、吉林、安徽、福建、四川、甘肃、青海7省对59名干部在审批、决策和监督等政策执行过程中懒政怠政、失察失职渎职等不作为问题,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个别违法者受到刑事处理。其中涉及地厅级5人、县处级20人。

    作风问题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干部作风正则民风顺。一个单位、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至关重要。作为负责人、领头羊,领导干部作风扎实,不好排场,轻车简从,密切联系群众,往往就能形成作风优良的“小气候”。一般干部更应该紧跟领导的步伐,一步一步的改进作风建设,让庸懒散浮拖现象彻底消灭。众所周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八项规定”、“六条禁令”等政策措施不断出台,规范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将制度笼子越织越密,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正成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常态化大势。然而,在干部作风整体明显好转的同时,出现了一种让人忧虑的现象:少数干部开始“不作为”,他们觉得多说话、多干事容易出事,因此在位不谋事、不作为,满足于做一个“太平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没有错,但是如果在其位,也不谋其政,那么为官何用?正所谓是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为官一任,就要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在领导干部中,既要反对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现象,也要反对该用权而不敢、不善用权,使权力旁落的不负责任的现象。人民群众赋予党员干部权力,那么权力就应为民造福,这是领导干部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弃之不用,一味在外围旋转,做老好人。

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就是表率,领导干部的权威性和辐射影响力的发挥都要以做好表率为前提,领导干部如何作为、作为如何,对一般干部的作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领导干部不作为就会形成“将不用心、兵不用力”的局面。因此,基层干部必须从会议室里搬出来、从办公室里走出来、从小汽车里钻出来、从迎来送往中挪出来,少一点虚套浮躁、多一些实实在在。各级各部门必须响应中央号召,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不作为或乱作为”,基层干部办事人员尤其要廉洁守纪、热情为民,善用党和人民赋予手中的权利,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作者:追枫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