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有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访英期间,习近平主席在英国议会讲坛上,向世界阐释依法治国的中国理念、中国目标,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一场景,成为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一个生动诠释。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文明的厚重基石。“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快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法治建设按下“快进键”、驶入“快车道”,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了法治建设的新局面。(10月24日新华网)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党越是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执政能力就越能得到增强,执政地位就越能得到有力的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但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在执法方面具体表现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中国在几千年的政治生态体系中,“权大于法”的观念一直潜意识地以不同形式存在,饱受诟病。就在当下,仍然有许许多多的官员凭借手中权力一手遮天,肆意妄为;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仍然可以凭借特殊的身份,游走于法治体系之外。国家公务员宣誓就职的誓词中,就首次提到忠于宪法,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将忠于宪法写入国家公务员入职誓词就充分证明,国家从公务员开始,从领导带头,越来越重视依法治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