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朋友”把你拉进了监狱的大门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战国策》中有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名作,值得反复重温。齐国大臣邹忌发现,自己明明不如城北徐公美,但妻子出于偏爱,侍妾出于惧怕,访客出于讨好逢迎,都说邹忌比徐公美,如果沉浸其中而不自知,则所受蒙蔽甚矣。(人民网 10月22日)
在现实生活中,如邹忌这样的例子可以说不胜牧举,不然怎么会有“善意的谎言”这么一个词语的出现呢?虽然说有时候善意的谎言不一定会让你自高自大到不知所以,但很多时候善意的谎言带来的总是不善意的结局。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领导干部,有的人习惯了过去的“一刀切”、“一言笔”,而身边也不乏阿谀奉承之徒,如此一来一个愿意阿谀奉承,一个惯于发号施令,可谓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殊不知,这样“愿打愿挨”的背后带着的将是官僚主义的滋生,官位思想的膨胀。但另一方面在这样“愿打愿挨”的背后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朋友圈。”
作为党员干部在这样的朋友圈中,听到的永远都是对的,没有忠言可以逆耳,长而久之,再也听不得不同声音,如此一来,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又怎能保证万无一失?所以说如此朋友的背后等待自己的也许就是敞开的监狱之门。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的凌厉之势,吹走了政治生态中的雾霾,逐步改变了党内存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彰、溜须拍马盛行的问题。因此,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能不能包容异见与不同声音,有没有闻过则喜、洗耳恭听的风度,直接影响着“局地小气候”的风向。同样这也影响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因此要想清清白白为人,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就必须求同存异,要主动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察实况实情,听诤言谏语,不仅有助于自我纠错,也能帮周围人走出“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的心理困扰。如此作为下,即使有那么一两个“朋友”也不怕会被拉近监狱的大门。
作者: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