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是精准扶贫的“精准力量”
中国法制网
2015-10-14 16:57:00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8月31日,党组织派往全省1.5万个乡村的“第一书记”全部到任。“第一书记”进村,将给乡村带来什么?肩负省委赋予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重任,他们将如何实现目标,会采取哪些行动?到9月底,这些“第一书记”走马上任正好一个月。请跟随本报记者走近部分“第一书记”,一起去看一看他们下乡进村的所见、所闻、所谋、所干。(10月13日四川日报)
第一书记可以说的精准扶贫的先锋,他们不仅把办公室搬到了田间地头,更是把责任近距离地放在了如何脱贫致富上,而“听、走、谋、干”这四字诀又成了他们精准扶贫的“万灵丹”,只有在这四个方面把步子走好了,才能逐步摆脱贫困的现状。
问政于民先听为上。贫困都有其原因,有其是发展的不均衡,贫困的原因也具有差异性,这就必须要先“摸底”,而摸底最好的方式就是听,就如古人讲,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就是听政的最好诠释。
做好群众工作要“三入”。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摆正位置很重要,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身入、心入、行入,也就是要俯下身子干事,脚要常沾泥土味才能品得出民味。
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军师一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也就是说在打仗上军师的谋略对于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如果把精准扶贫看着是一场攻坚战,那么制定完善的可行计划就势在必行了,为实现精准扶贫画好路线图。
扶贫要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千好万好不如做好,工作好不好要群众来评判,需要的就是要拿出实际的成效来亮相,这就要求扶贫工作要拿出“钉钉子”的精神来,一件一件地干在实处,把扶贫工作做真、做好、做实。
第一书记可以说是精准扶贫的“特效药”,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精准力量”,而“听、走、谋、干”落到实处,才能让“第一书记”找准贫困的根子,治好贫困的病,最终摘掉贫困的帽子,让幸福的指数在第一书记手中再飙升一把。(文/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