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姣:“精准”扶贫错了对象,是乱作为
中国法制网
2015-10-13 14:05:08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近日,媒体报道广西马山县“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非贫困对象享受扶贫政策”。然而审计发现这3119人的扶贫对象中竟有3048人超过贫困线,仅有61人符合标准。超过贫困线并得到扶贫款的人员中,有343人是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有43人在县城购房或自建住房,有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开公司。(10月13日新华网)
事实上,国家对贫困户的识别有着严苛的标准,但是却缺乏监督。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理解错了政策精神,下硬任务,要求各地必须识别出多少贫困户,“比着框框画鸭蛋”,不是贫困户硬扣上贫困户的帽子,不是贫困村硬弄成了贫困村,为的就是分一杯“扶贫羹”。
有的村干部帮亲带故,人情扶贫,套取扶贫经费,浪费资源,让真正需要帮扶的人群得不到帮扶,寒了群众的心,质疑国家扶贫的意义,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
帮扶工作也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帮扶方案的制定缺乏实地调研,不切实际,大玩“文字游戏“,方案、总结写得天花烂醉,实际帮扶却大打折扣,送点米,送点油,年终根据脱贫任务,做做“数字文章”就脱贫了。
笔者认为,“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如此“精准”却错了对象,明显是故意而为之。没有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牢笼,是腐败在滋生,是不作为,是乱作为。扶贫既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精神,又要有坚强的作风保障,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摸底,找准对象,找准方向,找准对策,才能真正的达到帮扶效果,改变贫困现状,共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