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姣:集体经济是农村发展的助推器

中国法制网   2015-10-10 11:12:20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当前,一些西部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已成常态,影响到村级公益事业开展和公共服务供给。而我国尚未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农村大量民生需求仍需依靠本就薄弱的村社集体经济。“没钱难办事”的尴尬,使不少村社短期内难以改变发展落后的面貌。(10月9日 新华网)

    都说“要致富先修路”,一些地方被重点打造,各级项目扎堆的往那挤,路修了一遍又一遍,有的连栅栏间的小道也硬化了;而一些地方因为偏远、经济落后,迄今还是通过铁索吊桥与外界相连,年轻人外出务工,净剩些老弱病残,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了。

    “筹资”——没文化,到城里务工也就挣点辛苦钱,能满足一家人日常开支已不错,谁愿意把自己的血汗钱拿出来修路造桥,毕竟路桥建好了也不是能立竿见影的产生经济效益;“筹劳”——都是些老弱病残,又能指望点什么呢?传统的“一事一议”让群众筹资筹劳已难以开展,不禁陷入了“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困局,是先修好了路,更好发展呢,还是发展起来了,有钱了再修路?这个时候,集体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有集体经济作支撑,修路还是造桥都指日可待。

    做大集体经济“蛋糕”又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求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要想发展、敢发展、主动发展。政府也应加大支持力度,项目资金要向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完善基础设施,以及产业配套,使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