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老人讹人”现象破坏社会的公序良俗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2015年9月19日,郑州,一位老人倒地后流血,老人倒地后无人敢扶,过路市民拍照作证(央广网 9月19日)。
多起扶老人被讹事件发生在我们周围,且如今讹人形式多样化,专业碰瓷团队、专业乞讨团队,一次次地消磨着民众的信任和善心。如今,遇见跌倒老人扶不扶,遇见乞讨者给不给,目击者的态度似乎已不仅关乎道德素养的问题了。老人倒地后无人敢扶,过路市民拍照作证,有点让人哭笑不得,我们的爱心和善举理应当被尊重,不需要证明,然而随着类似事件的一再发生,也许这些证据终能避免一些难预料的麻烦。
老人摔倒讹人事件屡见网络、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面临着威胁,长此以往,对社会的公德良序破坏性极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老年人口的基数不断增大,偶遇老人摔倒的情况会时有发生,然而要避免老人倚老卖老,不分青红皂白讹诈他人现象的出现,要让我们的爱心和善意能够得到真正的尊重,努力建设公序良俗的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老人讹人这类事件的处理,也须遵循法律规定。对讹人的老人要实施法律的惩戒,此举的目的是通过法律惩罚的方式来伸张正义,形成事实上的震慑力量,让这种肆无忌惮的讹人行为有所收敛,让那些讹诈善良的人承担沉重的违法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让好心的施善者能够安全、放心地去行善。
作为媒体应该思考如何在管制自律与知情炒作中求得负面效应最小的点,这是新闻管理和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如今互联网高速发达,信息传播速度惊人,一种舆论的形成很可能给一类人贴上某种标签。就扶老人被讹现象来说,舆论也应在弄清事情真相、原委的情况下才应该作报道、评论,而不是主观臆断地把矛头指向任意一方进行评 判,错误的舆论导向将可能对当事人做出不公平的论断。
要把中华名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令人欣慰的是,在郑州发生的事件中,反映出市民的爱心还在,他们自觉地履行了作为一个社会人应尽的义务。扶老人被讹是小概率事件,我们还是应该看到事件背后积极的方面,并且将积极的方面更多地落实到生活中去,这样才会把那些透支的信任找回来。也唯有如此,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重建之路才不会更艰难。
作者:蒲小萄
邮编:62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