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熹:公车拍卖,是“任性”还是“信任”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公车拍卖,是“任性”还是“信任”
9月9日上午,第24场中央公车拍卖在北京举行,此次共有101辆公车参与拍卖。此前23场拍卖会共拍出2304辆中央层面取消的公车,总成交额超过1.3亿元。根据中央本级取消公车3184的数量计算,目前所剩待拍公车不足三成。(文/中新网)
2014年7月16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明确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对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要求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至此走出了公车改革坚实的一步。公车拍卖是公车改革的重要环节,关系着国有资产是流失还是增值,牵动着无数人的眼睛。有人担心所拍卖车辆“不带牌”,严格遵守“车牌分离”原则会导致公车拍卖难以进行。但从之前的几场公车拍卖来看,完全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透明。据报道,中央机关公车第一场拍卖高达71.17%平均溢价率让不少竞拍者大跌眼镜。第二场拍卖溢价率高达78%。不难看出之前担心的“无人问津”、“白菜价”都不存在。有人说这是“有钱人太任性”。但我觉得究其原因,“品牌效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人认为,这些车平时保养到位,车况普遍较好,众所周知,公车的维修保养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零配件的质量也有保障;有人认为,公车的里程表都是“实表”,没有被调过,政府不会坑人。都是冲着“中央”、“政府”这两块金子大招牌而趋之若鹜。这可以看出,政府的公信力在逐年增强。但也有人认为,是因为领导坐过的车“以后出去应酬很有面子”,这就是种非理性的认识,但有这种想法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重实避虚,关注车辆本身状况。公车拍卖溢价过高的背后,只要完全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只要遵循市场原则和相关规定就没有太大的争议。根据2014年7月出台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处置公务用车所得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中央国库”。对于公车拍卖收入全部纳入国库来说,无疑是利好而积极的。也使得国有资产不会流失,做到了增值保值。每辆车都进行了充分的信息披露,车龄、里程、保养等基本情况一目了然,很多细节也都标注到位。车辆信息、竞拍者的参与标准、拍卖规则等公开透明;拍卖相关的环节全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3家拍卖公司和3家车辆评估机构通过公开招标进入,作为第三方负责车辆的评测和拍卖,进一步保障了信息的真实和透明;所有车辆成交价不得低于起拍价,否则将收回重新评估,再次进入拍卖环节;国管局、中直管理局的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全程参与监督等。这一系列的措施让竞拍者吃了颗定心丸。使得公车拍卖异常火爆。公车改革“行得正、站得直”,重塑了政府的公信力,让人民群众看得清楚,听得明白,乐于参与,放心竞拍。在阳光下进行,带给民众对改革更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