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骏伟:解决“吞人”涵洞 究竟路在何方
中国法制网
2015-08-31 15:53:13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8月26日郑州市高新区百炉屯村南出口处的陇海铁路桥下涵洞,因下雨,积水达到1.5米深,直接阻断了该村村民直接前往建设路进入市区的通道。多年来,这座“先天不足”的涵洞内积水导致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甚至发生了“吞人”的惨剧。所幸的是,随着百炉屯村的拆迁改造,新安置小区远离该涵洞,该涵洞的使用率在逐步降低。(大河报,2015年8月28日)
大雨过后,涵洞积水。看似是天灾作祟,其实有“人祸”因果。从报道中了解到,该处涵洞从始建之初就是一个妥协之后的产物,虽有一定的解决办法,但在后期保养和维护上面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和漏洞。面对长年失修后无法抽水的泵站,当地居民选择了绕道而行,可是只是途经此处的过客却对此险情毫无防备,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撇开涵洞产权问题,所有的涉事部门对于通行安全的考虑是否深刻?对于保障安全的做法是否实施到位?站在生命的角度来看,这些有且只能是真命题。
安全是铁路永恒不变的首要话题,也是人道主义的至高点,法律和道德均视围绕它展开、发展并传承的。我们生活的城市愈来愈光鲜亮丽,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旁的霓虹灯欺骗着我们的双眼,潜伏于黑暗中的危机,总会在“巧合”的时候刺激我们的神经,引起原本应有的警觉。
笔者看来,解决它们除了要有快,准,狠的雷霆之势,还需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从立法一丝不苟,到执法一究到底。一是明确了管理责任之后加强日常巡视、巡查,广泛收集市民的意见和举报,最大程度的避开这些安全隐患。二是防患于未然,改良改善老旧的交通环境,对新建设的区域,提前详尽的规避可能存在的事故因素。在实践中检测保护措施的实际效果,争取不再出现亡羊补牢的教训。当所有人尽职尽责之时,才能堵住城市里各种各样的“夺命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