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组织审查”多发的背后剑指何处?

中国法制网   2015-08-25 15:20:41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新华网北京8月24日新媒体专电(记者丁永勋)中央纪委监察部日前通报称,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令政策“存在干扰、妨碍组织审查的行为”。这并不是一个新表述,据媒体统计,十八大以来,在纪检部门的公开通报中,至少有二十多名被查官员存在类似行为,其中一些人更是“与他人订立攻守同盟”“对抗组织调查”。(新华网 8月24日)

面对这样的一则报道,我们不仅仅要看到中央反腐整风工作的越来越深入和常态化,以及几轮巡视工作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已对违纪违规行为形成了高压态势。但仍有一部分人心存侥幸,仍不收手。这起码说明了,违纪违规行为存在惯性,一些人对纪律的严肃性还缺乏应有的认识。更为严重的是还有一些人对纪律调查产生了“抗性”,试图干扰、阻碍组织审查。

面对这样的情况,只能说明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和严峻性。一些人不受约束惯了,很难一时收手,而那些心存侥幸的腐败分子在面对查处时更不会主动坦白,坐以待毙。对于组织上查处的他们是否存在违纪违规或贪污腐败问题,都心知肚明,但我们都知道在组织调查过程中因讲程序、重证据等特点,要冲破阻力找准突破口,并没有那么容易。而且在党纪和“四风”问题的调查中,如果没有明确的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并不能采取强制手段,加之被调查对象又是掌握很多资源的领导干部的特性,一旦走漏消息,就很可能出现串供或伪造、销毁、隐匿证据等对抗审查的行为。

另一方面,这类现象的出现也给纪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要以更严格的执纪作为,来维护党纪和规矩的严肃性,也给所有的百姓了一个指导——反腐败和作风建设不能只靠纪检部门孤军奋战。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在纪委调查遭遇对抗和抵制时,我们更应该深刻的看到制度反腐和公众监督的重要性。因此,“对抗组织审查”多发的背后剑指的是纪检工作的新思路和制度反腐公众监督的重要性,希望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党风廉政的新风尚能很快吹遍神州大地。

作者:倩倩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