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岚:村干部“为官不为”底线是什么?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无力办事、无能办事、无事可办等情况存在于一些基层党组织,严重制约了农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新华网》2015年8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础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基层党组织就像是身体器官,少了哪一个都不行,哪一个坏了也不行,只有每个器官都有生机活力,人体才能健康,只有每个基层组织都发挥好作用,党的建设才会蒸蒸日上。然而,现在的村干部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认为是“为官不为”,他们认为现在的村干部对村级建设、群众增收没有做出明显的贡献,村干部越来越不被理解。“为官不为”的底线到底是什么?安于现状,山河依旧,上级安排就做,上级不安排就耍,遇事不动脑筋,坐等安排布置……这样的村干部确实让群众失望,让上级领导无指望。那么换?换也存在问题,我国现在外出务工流动人员队伍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较为贫困的山村,在那里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有精力的、有技术的、有头脑的青壮年都出去务工了,那么试问一个能给贫困村落带去光明的村干部又在哪里?
不少地方也想方设法,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提高村支部书记能力,改变村容村貌,如:从上级各部门优秀干部中下派第一书记,有的地方甚至是将省、市、县级领导干部下派到村级担任第一书记职务,并且纳入考评,大部分地方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个别地方仍然是原状,第一书记不到村,不为群众办事。
无论是村干部,还是下派的第一书记,为何都存在着“为官不为”的现象?待遇低事务多是最根本的问题。村干部无论是从工资报酬还是社会养老,都较低,一个村主要干部一个月报酬大概在1000元左右,村民小组组长之类的干部大概在400元左右,只有主要干部可以购买养老保险,每年也要缴纳5000元左右的养老金,而村干部无论是支部书记还是村民小组组长,只要是在村上任职的都无法外出务工,有的地方还要坐班,上级工作要安排,群众矛盾纠纷要处理,工资待遇低,事务繁重,这样一来村干部积极性提不起来,自然山河依旧,碌碌为无。其次,第一书记在政治、经济待遇上与其他干部没有太大差别,原单位工作一样不能落下,村级事务还要求见实效,同样不会有积极性。
笔者认为:对于村级干部除了考评以外,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才是关键,应该从经济待遇、政治前途上下功夫,从而让他们更好的为群众办事、谋事,为家乡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