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不做谣言的“帮凶”

中国法制网   2015-08-18 11:03:32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火车站售票大厅里,数名男子手持砍刀,朝着购票窗口前的人群跑去,人群惊慌逃散;民警反应迅速快步追上一名男子,开枪将其击倒……昨日,一段名为“大连北站出现持刀砍人事件”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里热传,引来市民和网友高度关注。记者向大连市公安局核实,视频拍摄场景的确在大连北站,但只是一场模拟演练。(8月13日半岛晨报)

本来是一场应对突发情况的模拟演练,却在不知情人士的传播下,在微信朋友圈的疯狂转发,最后变成了“真实”的谣言,引起了人们的恐慌,私人微信变成了传谣的工具,也成了他人利用获利的炮灰。

近几年,微信作为近些年流行起来的移动互联社交平台之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刷微信、看公众号、逛“朋友圈”,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元素。但随着微信朋友圈的普及,圈里流传的谣言也日益增多。而与网上其他谣言不同的是,微信谣言格外具有煽动性和欺骗性。与微博开放式的信息共享不同,微信群和朋友圈构成了熟人社交网络,“躲进小楼成一统”,更为私密,信任度也更高。“谣言利用了朋友圈”,特殊的信息生态,既使谣言更易被相信,又使辟谣更为不易。假作真时真亦假,“转疯了”的鼓动、“集赞送礼”的利诱、“不转不是中国人”的怂恿,让“朋友圈”里的谣言病毒式传播、裹挟式转发,影响更为深广,危害也就更大。如果任由谣言泛滥,“朋友圈”搞得乌烟瘴气,微信难免会成为“危信”。

所以在这个微传播的时代下,我们就越应该谨言慎行,因为我们的每一次转发,都有可能成为一次 " 情感绑架 "。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我们都应该树立责任意识,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维护好网络秩序,不能让微信谣言肆意传播,甚至危害大多数人。所谓“谣言止于真、止于智”,我们应当用智慧、理智的眼光来看待事情的真相,而不是盲目的相信,做谣言的“帮凶”。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