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选派制度机制保障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实效

中国法制网   2015-08-12 13:26:40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本报太原8月10日电(记者邢兆远、李建斌)山西基层党组织建设迎来全新的局面。日前,记者在山西省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动员会上了解到,山西将选派9395名机关干部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推动农村脱贫、促进农民增收。(新华网 2015年 8月11日)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各地纷纷响应,贵州省今年选派5.7万余名干部、组建1.1万余个同步小康工作组,继续对全省贫困村进行“全覆盖式”蹲点帮扶。山西省委日前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工作,决定选派9395名同志到村任“第一书记”。

    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职,既可以通过基层锻炼增长才干,进一步熟悉了解基层情况,积累基层工作的丰富经验,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和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又有利于发挥机关干部学历高、理论基础扎实、人员关系好、协调能力强等优点帮助农村跑资金、找项目,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基层经济和社会发展,可为一举多得。

    但是从近年来各地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的效果来看并不够理想,多数单位存在重选派轻管理的现象,一些单位把选派干部当作走形式做过场,有的选派干部选派期间仅仅是报个到或者在重大节日时去慰问一下,有重要检查时去应付一下,到村时间不足百分之十,没有发挥选派干部的作用为基层排忧解难反而增加了基层组织的接待负担;有的选派的干部专业、能力与基层所需的实际不匹配,让选派干部无用武之地;有的地方对选派干部缺乏较为科学的考核、监督和激励措施,致使选派干部认为基层条件艰苦,担心挂职后没有好的出路,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现象。

   笔者认为,选派干部到村任职从上级组织的本意来看是好的,但是各级组织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违背了中央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的初衷。因此,笔者认为,要真正发挥机关优秀干部选派到村任职促进基层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立健全选派工作长效机制,解除组织和选派干部的后顾之忧;二是建立从基层遴选机关干部长效机制,让干部在基层工作有干头、有盼头;三是建立和完善选派干部督察考核机制,解决部分选派干部工作作风不实、贪图享乐走过场等问题;四是建立 “双向互选”机制,将选派干部情况和村级发展需求进行公示,让选派干部选村、村选干部,解决双方互不适用、造成人力资源浪费问题。(敬力)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