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要“能上能下”更要长久执行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这被称为十八大以来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重要的文件,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作出制度规范,明确了“下”的标准,规范了“下”的方式,疏通了“下”的渠道。《规定》的颁布实施,对于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克服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官”不作为、乱作为,只会在群众、普通干部中丢失信任,在突发、群发事件面前,这类官员往往束手无策,再者,如果无德无能者高居领导岗位,只会让能作为、善作为者“吃亏”,这不但群众意见大,更会令组织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虽然,这类领导干部并不具有“普遍性,但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它对我们的干部队伍的整体建设无疑有百害而无一利。身为领导干部也就意味着扛起了责任,权力与责任实为对等,只有将“责任感”铭记于心,才能对“公权”保持敬畏之心,不忘为民本分。
过去,在领导干部中存在身居其位不谋其政、不作为、能力素质不适应等突出问题,没有大过、没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就难以调整,而这次中央明确发文无疑对破解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机制难题提供了名正言顺制度依据,让干部能上能下从此走上了有理有据的制度轨道。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规定就像高压线,通过各项细则划定成红线,让全体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这也是正风肃纪的必要之举。但同时也要谨防群众所疑虑的一些现象发生。如《规定》内容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仅仅体现在纸面上,束之高阁当摆设,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对违规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执法不严;一味追求速效效应,缺乏一抓到底、久久为功的韧劲,导致执行“一阵风”等等。如果不能正视这些疑虑,否则《规定》一旦成为“纸老虎”,不仅会失去其权威意义,而且会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造成难以估计的后果。
《规定》施行的目的在于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但要想取得真正长久的实效,还要多管齐下。既要让《规定》内容措施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又要强化执行力,真抓真查真管真处,对违规行为零容忍。要强化监督,既要发挥好纪检监察机关的内部监督作用,也要充分利用舆论监督力量,让违规行为无藏匿之所。如此,方能把纸上“命令”变成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化成党员干部的为官为人的底线,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才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