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聪:大学录取通知书真的可以“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么

中国法制网   2015-08-03 12:44:26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7月30日,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展示2015级本科录取通知书,8分钟后有网友质疑与中国人民大学去年的录取通知书“字体雷同,构图雷同”。7月28日,武大回应称并非抄袭,传统文化资源是公开的,两通知书“撞衫”并不能否认武大版设计独立性。(8月1日《南方都市报》)

  虽然人大录取通知书在前,武大录取通知书在后,但到底是谁抄了谁的设计,仍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儿。不过,“理”可以各自说,事情的性质却不好判断,至少不能武断地下结论。因为,虽然通知书上设计元素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基本布局却是完全取自古人所用的信封。网友质疑的“字体雷同、构图雷同、字框布局雷同”,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古人所用的信封遵循的是自右至左、自上至下的书写习惯,今人所用的信封遵循的则是自左至右、自上至下的书写习惯,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先写收信人地址信息,中间写收信人姓名等信息,后写寄信人地址及身份等信息。无论武大还是人大,设计这么一款仿古信封形式的录取通知书,都是在向传统文化致敬或回归,这本身就限制了其构图与布局,出现观感上的雷同,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无论是武汉大学还是中国人民大学,其录取通知书都谈不上多么特别。否则,其云水纹路、水墨风格也不会如此接近——当然,即便很接近,也难说就是抄袭,毕竟,这些纹路早已是被普遍接受的代表传统中国风的元素。但也正因如此,两者的设计更是皆无特别之处。

  虽然武大、人大都是著名高校,想象中应该人才济济,但人们对其设计、创新能力也不必有太高期待,毕竟,传统文化的回归才刚刚起步,而愿意在一个不起眼的东西上花费心思的习惯,也仍然在养成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向传统回归就是向美和雅致的回归——这种回归,也不一定仅仅是指向传统文化的,也可以是指向多元文化的,但其目标一定是生活的美与雅致。而在这一方面,作为人才培养机构和精英云集之所的高校,责无旁贷。希望更多的高校能够加入武大、人大等高校行列,让美的教育从细节开始,让生活充满了美。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