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轩:别让高温津贴被高温蒸发了

中国法制网   2015-07-30 15:23:51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记者深入基层进行采访发现,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7个省份明确了2015年高温津贴标准,但落实情况却参差不齐:在一些省份,经常需要露天作业人员,如快递员、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公交车站工作人员等类似职业的人群,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有领到高温津贴,甚至根本不知道有相关政策的出台,更多领到的就是凉茶、仁丹、毛巾、藿香正气等实物;而有些省份,则出现“环卫工人高温津贴有保障,建筑工人快递员难落实”的情况。(7月27日人民网)

按照有关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C以上应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为37°C至40°C,最高温的3小时不得室外露天作业,且全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工作日10元,“洛阳市是按照省里的这个通知执行的。”相信省里也是按照国家通知执行的。但政策的好坏不在于“关怀了”,而在于执行。别说按时、足额发放,不得以物来替代了“高温津贴”了,就是两斤白糖两包茶叶也会让高温下高空作业的建筑工心里暖暖的,更别说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这对于计件工人简直就是做梦。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项好的政策,一旦到落实层面,往往需要合力推进。一方面,要充分信任每一个落实主体,依靠他们的自觉性来执行。另一方面,作为具体的监督层,也要不时“接地气”“走几步”,拿起监督这个利器推动政策有力执行。事实也证明,由于落实主体素质有高低,加之这样那样的原因,一些本身令群众广为期待的政策,包括高温津贴、带薪年休假等被“卡壳”。因此要释放高温津贴实度,仅充分相信用人单位不行,还要拿出严查快惩的热度,通过有力执法和监督,确保政策的真正落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