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秋晨:载着文明礼貌向前开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文明和礼貌做了五千年兄弟,但他们千百年来仍青春不朽,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有言曰:“不学礼,无以立。”文明和礼貌正是我们国家的精气神,这种精气神贯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古有程门立雪、孔融让梨的佳话,后有列宁在狭窄道路上为女工让路的小故事。文明礼貌可以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也可以是他人遇到困难时的热情帮助,可以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问候,也可以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这两兄弟踏遍了一丘一壑,穿过我们的一举一动。
文明礼貌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个人的公共文明礼貌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礼貌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礼貌,小则会影响自身形象,大则会影响国家声誉。
在清朝,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时,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就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虽然现在国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出行时仍能看到少数不文明现象。
一在候车室等车的旅客说:“经常能看到一些旅客同时占着好几个位置睡觉,本来出门在外,行李也多,也很劳累,看到有的人还独占好几个人的位置,浪费资源,心里真的很冒火。
一春运时跑车的乘务员说:“春运时人是相当多的,大家回家的心情都特别的急切,能聚在一起也非常难得,但有些乘客一点都不自觉,说了不要吸烟,也明示了吸烟对乘车安全造成的影响,仍然不听,和我们玩起来躲猫猫,真的很无奈。”
一在车上的乘客说:“旁边有些乘客随手乱堆垃圾,污染了车厢的卫生环境;就那么一点顾忌都没有的拖鞋,熏得我都受不了;还有的大声的放视频、听音乐,完全影响了我的在路上的心情。
听到这些,我们不禁反思,这些行为是否有损自身形象甚至丢了中国人的脸面呢?火车属于公共场所,我们都希望自己做一个高素质的文明乘客,却往往因为自己的疏忽,成为众人嗤之以鼻的对象。文明乘车,不仅仅是为了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更考验每一名公民的公共意识。因此,我号召载着文明礼貌向前进。如果乘车时我们都排队上车,对老幼病残孕者照顾谦让,自觉接受安检,不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或有碍安全的物品,按照乘车的规则乘车,上车后按照票面信息对号入座,行李放置平稳牢固,不占用安全通道,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不让小孩随地大小便,不抽烟……那是否会营造和谐温馨的车厢氛围呢?这样不仅能让自己舒心乘车,也保住了个人和国家的形象,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身体力行“文明旅行、礼貌乘车”。当载着所有讲文明礼貌的我和你们向前行时,相信我们的旅程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