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被逼成“葛朗台”的朱局长

中国法制网   2015-07-14 16:39:24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文学巨匠巴尔扎克笔下爱钱如命的“葛朗台”,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镇江市民防局原局长朱冬生就是个“葛朗台式”的贪官,他一方面节俭至极,宁可坐2个多小时的公交到乡下去买豆制品;另一方面,他又把持审批权,大肆受贿195万多元。(7月13日  扬子晚报)

朱冬生,一个“另类的贪官”一个现代的“葛朗台”。 吝俭、小气,却对金钱有着疯狂的欲望。大肆受贿至极又颇具商业头脑的把所有的贿款亲自操盘,全部投入到各种商业投资中从出租门面店,到开办香烟店、网吧、彩票站、制鞋厂,再到投资房地产,他经营的“业务”越来越广,生意越做越大。生活中却极端节俭。为了省汽油钱,他坐公交下乡买豆腐,平时穿着也不讲究,都是掉色破损的旧衣裳,吝俭到了极致,对自己都小气到家。

如此大肆的敛财却又如此的节俭,连在审讯中家属给他送的两件换洗衣服都是掉色严重连领子都磨得毛边开线了。疯狂敛财为了什么?有了钱不用?还是不敢用!怕被发现,被举报。靠着大肆受贿,把持审批权得来的钱,是不是拿着烫手,夜深人静的时候是不是睡不着觉,害怕纪委査上门来。人前一身正气,开口必曰清正,闭口必说廉明。背后贪污受贿,一手盖公章,一手要贿赂。得来的钱财虽多,却又不敢用,放在那里又是废纸一张,只能随时看看过过眼瘾,还好我们朱局长颇具生意头脑,居然用受贿得来的钱来了个钱生钱。不得不让人佩服。

如此“节俭”贪官的出现,可以看出明面上的贪官都已经更深的躲藏起来了,这是对中央“打老虎,拍苍蝇”的肯定,也是一场新的考验,随着反腐斗争的深入,腐败的花样愈加翻新,这需要我们始终擦亮眼睛,多渠道、全方位考察任职干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财产登记制度,对个人及其家属进行财产摸底调查,杜绝家属借权生钱现象。加大监管力度,始终警惕,让贪污无处可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