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司法监督,践行三严三实

中国法制网   2015-07-13 17:52:11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据新闻频道报道,在1月20日以来,一则黑龙江省讷河监狱在押犯人王东利用手机微信诈骗多名女性并胁迫一名女性入狱发生性关系的消息,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昨天(22日),澎湃新闻记者周超详细地报道了王东在监狱中的诈骗始末,这个28岁的年轻人,从2005年因抢劫服刑以来十年间,他已经三次入狱并且每次都是以不同的罪名。在“狱中骗色”的过程中,常有多名犯人凑在身边出谋划策,甚至,一条发给受害者的短信竟是一名狱警帮忙编写。

在本条新闻曝光以来,社会舆论纷纷。不少民警因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而服药自尽。这是的确让人难以面对的事实,但也是司法必须面对,必须纠纷的错误,更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具体行动。而已成事实的局面,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这有待我们继续考证。

首先,网传的王某采用手机骗取多名女性钱财,最高达8万元,让人疑惑的是监狱中的罪犯,手机是从何而来?据           记者走访,司法部门调查,采发现王某先后使用过5个手机,这些手机或是由探监人员在与罪犯会面时,趁民警不注意,偷偷交给王某的;有的则是通过给罪犯送衣服等物品,夹杂在物品中被送到王某手中的;还有的则是通过贿赂司法民警而得到的。

         其次,被王某骗取钱财的几名女性本是与王某互不相干的陌生人,他们又是怎么拥有探监资格的?这也是让人不解的地方。在走访中,也了解到,开取这些探监资格审批单的民警轻信了这些探监者的一面之词。

        最后,我们不得不疑惑的是在监狱这些地方,手机是没有信号的,他使用的手机是如何获得信号,又是如何充电的?这更是一个不解之谜。在后来的调查中,采发现监狱的确使用的有屏蔽器,但由于时间已经久远,屏蔽器的信号在逐渐减弱,到现在几乎没有任何作用,而充电,犯罪人员正是通过东躲西藏,趁民警不注意时,在各个地方进行充电。

        在了解到这些事实发生的原因以后,让人不禁黯然伤神,这哪是监狱?哪是让犯罪人员悔错思过的地方?这分明就是犯罪分子的世外桃源,并且还有民警为他保驾护航!

       尽管,在各种监督管理制度完善的今天,在我国,每年,因为司法的监管不严,依然会出现许多类似监狱人员再次违反规定的事情,虽然每年总会有几个运气不好的“羊羔”被发现,被停职调查,甚至给予严重处分,但这样的事情总是越演越烈。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司法管理制度提高,减少这样的悲剧和不堪呢?其实也就是要不断提高司法民警的自身素质,司法部门加强相关管理制度。说起容易,做起难。但我想这还是高层乃至全社会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严于修身,严于律己的必经之路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