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浩然:替考案处理如此温柔该不该
中国法制网
2015-07-13 10:09:19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替考案处理如此温柔该不该?
6月7日,江西南昌十中考点高考替考事件遭媒体曝光后引发关注。昨日下午,江西省教育厅通报了“6·7”南昌高考替考舞弊案调查结果。根据通报,6名替考组织者及中介人员、7名被替考考生和7名替考者、以及22名涉案公职人员均根据有关规定受到不同处分。(7月8日,新京报)
此次替考案,公职人员赫然在列,江西省教育厅对这些违规的公职人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惩罚,但是却被诟病太过温柔,那么,如此“温柔”的惩罚到底该不该呢?笔者认为,着实不该!
人们常说,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所以,高考对每个考生来说都异常重要。大部分考生都认认真真的备考、冲刺,但总有一些人想走捷径,于是乎,替考就油然而生。对于考生们来说,有人替考着实太不公平,而负责高考公职人员也一并参与到替考案中,更是不负责任。犯错理应受罚,特别还是在可能影响别人一生的大错之上,更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但江西省教育厅的处罚显然太轻,确实“温柔”了一些。
对于替考案中,公职人员的处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从严处理。一来让犯案者知道自己所犯下的严重错误,二来给众考生、群众们一个合理的交代,三来要起到良好的警示效应,给从事相关工作的公职人员一个严厉的警告。但是,由于我国始终没有考试法,所以在处理违纪违规的人员时没有法律依据,致在高考舞弊问题的惩治上显得有些无能为力,所以,针对江西省教育厅对涉案公职人员的惩处也可以理解。
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的约束违法违规行为,对违法违规的惩处也能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