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蓉:依法履职,让“污水河”重新变回“清水河”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近日,笔者和几个同事到贵州盘县响水镇办事,当我们的车辆进入与响水镇毗邻的乐民镇入口处时,清澈见底的乐响河映入眼帘。正当我们为看见清澈的河流而感到开心惬意时,车上一名同事突然惊呼起来:“快看,河水变黑了!”透过车窗看去,5分钟前还淙淙流淌的清水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浑如黑汤的河水,咆哮着向前流去。越往前走,河水越变得漆黑不堪。(2015年6月30日,人民日报)
据了解,原先这条河是清澈的,群众可以用河水灌溉农田和喂牲畜,看来这条河并非一直都是黑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曾经可以灌溉和喂牲畜的河水变成了这个样子呢?如果不是天灾,那就一定是人祸了。随着调查的深入,最终发现河流污染的源头是上游大大小小的选煤厂和小煤矿。这么多的选煤厂和小煤矿,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大肆排放污水,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环保意识不足,也没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绝对是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不作为,睁只眼闭只眼,助长了企业的放肆。我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当地政府部门严格履职,依法加强监管,定期排查,暗中走访,这条曾经的清水河也不会变成污水河了。
地方要发展,确实需要经济支撑,企业可以带到一个地方经济指标的提升,可以增加当地财政收入,也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但是,如果这些作用的显现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话,我们恐怕就需要权衡一下了。
曾经我们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换得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很快我们就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这是惨痛的教训。科学发展观作为当前的指导思想,其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告诉我们,发展的质量远远比速度重要,发展最终也是为了让人民共享成果,清水河变成污水河,严重扰乱和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这一定不是在让人们共享成果。当下,我们大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当地政府,加强作为,严格、依法履职,注重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还当地人民一条清水河,不止是给老百姓提供了方便,更是拾回来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