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三公”审计岂能只打雷不下雨
中国法制网
2015-06-29 12:33:38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今日公布的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显示,对接受审计的44个中央部门及303个所属单位,审计发现其“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比上年下降27%,部门本级公务用车改革基本完成。但与此同时,“三公”程序和经费上仍发现大量问题,国务院多个部门遭审计报告点名。(6月28日 人民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中央对反腐呈现高压态势,对“三公”经费的使用,作出了严格的要求,但是巨额招待费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实质解决,笔者认为这与“三公”经费审计只打雷不下雨是不无关系的。
而审计乏力也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审计年年审、问题年年有,处罚大都是罚酒三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只打雷不下雨,屡审屡犯、审而不改现象十分严重,让整改几乎成为一句空话,审计几乎成为一种过场。
问题产生的根源,首先是地方对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审计整改认识不到位,态度消极,为了片面顾及自身单位形象,讳疾忌医,让审计工作变成审计部门的“独角戏”。其次是处罚不力,从历次的审计来看,往往都存在处罚不力的情况,例如本次通报了如此多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但是“真正”受到处罚的很少,无外乎收缴、罚款、通报等几种不痛不痒的手段,不痛不痒,不足以警示违规者。
要解决审计“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首先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或者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进行及时完善和改进,保证责任明确、措施得力、整改到位。其次是要强化监督执行,构建审计机关、地方党政、人大监督、公众监督四位一体的审计监督体系,责任落实,形成审计合力。其三是要加强制度执行,对于敢于顶风违纪者,要丰富处罚手段,不能局限于罚没、警告等初级处罚,要让违纪者体会到“切肤之痛”,这样既能警示违纪者本身,也能对其他人形成警示教育,便于划出领导干部必须坚守的“三八线”。
审计积弊由来已久,彻底扭转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建立健全制度,强化违纪处罚,注重审计体系的建立,构建良好的审计整改联动机制,才能逐步根治审计“雷神大雨点小”的顽疾。(作者: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