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庆丰 面对高考心态应平和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6月24日晚上12点左右,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高校招生办的老师先后打来电话,力邀湛江理科状元周晓畅报考他们各自的学校,并问她想上什么专业。周晓畅今年19岁,在今年高考分数为696分,勇夺湛江地区理科冠军。其实在去年,她已经参加了高考,超过了重点分数线,但因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学府,选择了复读。(6月25日中国江苏网)
高考分数公布后,媒体开始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报道,尤其是各省市的高考状元更是媒体热炒的对象。高考状元身上的故事,被逐一挖了个遍,其中大部分对状元的描述既神奇又神秘。这不,今年湛江理科状元周晓畅就不媒体曝出去年已经参加了高考,由于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所以选择复读。
经过一年的努力,今年成绩突飞猛进,仿佛一个神话。但仔细想想,这只能是一个个案,有其特殊性和偶然性,媒体大可不必大书特书,以免对其他考生产生误导。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并不相同,这位考生可能基础知识扎实,去年由于一些诸如身体状态不好、心情紧张等原因造成发挥失常。心有不甘之下,做出了复读的决定,通过一年的复读,对知识点的掌握更透彻,同时,身体和心态调整到了最佳状态,自然就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水平了。这个决定对于她本人来说是正确的,对于其他考生,则不一定是这样,如果在高考中发挥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分数也可以读一所不错的大学,虽然那不见得是自己心仪的高校,也不要轻言放弃,寄希望于复读实现飞跃和突破。
因为,想法是好的,但也会存在相当的风险。因为成功无法复制,每年的考题都存在一定差异,今年发挥得好,明年不见得也发挥得好。
所以,笔者建议考生和家长面对高考心态还是要平和,特别是对复读问题,要全面考虑后,再审慎作出决定,不要被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个别事例,搞得六神无主、心猿意马,最终造成丢了西瓜拣芝麻、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