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

中国法制网   2015-06-25 16:19:27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新华网北京6月23日新媒体专题报道了在中国,作为扶贫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以及43万在贫困地区进行驻村帮扶的干部。

“这些扶贫干部多是70后和80后,他们面临的贫困现状和问题,可能是山外的你无法想像的”,然而作为同在贫困县工作的我来说,确实对贫困的感觉是非常直接的。最近有媒体报道了题为“大凉山的贫困样本,衣食住行样样令人心酸”的新闻,其中的情况确实令人唏嘘。我所在的贫困县,虽算不上贫困的样本,却也同样有着不少的贫困人口。我们没有扶贫干部,但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是扶贫干部,甚至有大量来自其他地方的异乡人,他们拿一生最美最清纯的时光滋养着这片土地。他们的工作没有扶贫的头衔,却时时事事在为老百姓的脱贫努力着、奋斗者,恰逢“精准扶贫”工作风生水起的当下,让我更加意识到了扶贫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常态。

他们顶着烈日、冒着严寒深入到每一位被帮扶的村民家中,查看房屋、询问情况,试着了解每一位村民的情况,以因地制宜的制定帮扶计划,一亩土豆、十只土鸡……挨家挨户、无论寒暑的走着。但是在领导干部热情十足的对比下,一些群众脱贫意识的淡薄、自身恶习的阻挠显得十分明显,甚至有些群众认为脱贫就是等着政府给钱、给粮。

所以,我认为,在广大农村的脱贫工作中,树立自力更生意识是最重要的,只有村民自身有了内在的动力,政府的一系列帮扶措施才能起到作用,这正是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