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林:精准扶贫,精确到位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在中国,作为扶贫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已有43万干部被选派到贫困地区进行驻村帮扶。这些扶贫干部多是70后和80后,他们面临的贫困现状和问题,可能是山外的你无法想像的。(6月24日新华网)
从古至今,扶贫都是一个艰难困苦的老大难问题。时间长,工程量大,就连脱贫的准线都是摸凌两可,没有标准的。攻坚克难是扶贫必做的功课,但是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于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尤其重要的是怎样确定的扶贫对象?是谁用什么样的标准来确定的扶贫对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脱贫考核成了“数字游戏”,驻村帮扶没有“驻”进去。
多地基层扶贫干部还表示,一是驻村没有脱岗,原工作单位任务繁重,每个月只能去村里一次;二是驻村帮扶更多的是协调社会救助和相关局办。但究竟能协调成多少,心里没底。每年下达任务时,都有一句话,即将减贫情况落实到乡、村、户,让工作落到实处。这样的话只能让唯命是从的基层认为,要上报一个上面规定的数据。甚至有的地方为了争取扶贫资金,争取成为贫困乡、贫困县,一定要报够条件规定的数据。那么没有那么多的贫困户,要怎么才能“凑”够人数呢。很简单,把外出务工,来不及修建房屋的一起“凑”进去,这样每年考核的脱贫人数也有了。对下派扶贫干部而言,结穷亲、动真情,才是他们应该有的真实感情。驻村帮扶就是要求驻村干部脱离原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下到村里,天天和农民在一起。而不是一味的玩转扶贫“数字游戏”。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