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邑:“10万买得副县长”的背后折射了啥?

中国法制网   2015-06-16 12:36:51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42岁的陈宜民亲手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8年前,他拿着一张存有10万元人民币的银行卡走进时任菏泽巨野县委书记刘贞坚的家,表示想当副县长,很快,他的心愿实现。那年他34岁。在心愿达成后,这位年轻的副县长通过各种手段占有公共财物,还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最终将自己送上不归路。(06月12日 大众网-齐鲁晚报)

用10万元买来一个副县长当陈宜民,虽然经过各种搜刮,在几年内早就将10万元“收”了回来,但是最终毕竟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真可谓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当陈宜民落马消息曝光后,其行贿10万元的事情也逐步露出水平,当这样一个靠行贿走上副县长位置的人,网友更多是一种鄙视。对于落马的消息也更是大呼痛快,甚至认为那是罪有应得。

但是,从10万元买得副县长当的新闻中,笔者还窥见了背后的问题。首先对于10元买得副县长当的事情,笔者不得不有个疑问。那就是“官员任免究竟谁说了算”。从新闻中来看,副县长那就是书记说了算。当前,一些地方的“一把手”手中的权力可谓是大的不得了,显然由“班长”当成了“家长”,不仅是干部任免,辖区内项目建设等也都是其一人说了算,一些副职也更是缺乏担当和勇气,对于“一把手”的决策明明知道有问题,也只能是竞相附和、随波逐流。所以这无疑折射了当前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缺位的问题。

其次是看到了为官者唯利的本性。陈宜民之所以选择给书记送10万元去换得副县长,难道仅仅是满足其当官的欲望?答案明显是否定的,那是因为其早已看到副县长的权力能够带来利益,其肯定不会做“赔本”的买卖?这也就说明“有权就意味着有钱”的错误意识已经在一些官员心中扎根。

要根除这样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加强“一把手”权力的约束,真正让“一把手”说了算成为“大家说了算”。同时要不断健全干部选任监督机制,真正让干部选拔在阳光下进行,确保选拔出来的干部群众公认、政绩突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