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邑:“摊派土鸡”暴露政府的三大问题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最近几天,在剑阁县,一条“县里土鸡滞销,要求广大干部职工购买”的消息引起关注。昨日,剑阁县的教师张华(化名)介绍,他和多位同事也接到了上级部门的通知,被要求购买20只土鸡。剑阁县的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的职工也接到了购买土鸡的通知。昨日,剑阁县有关部门回应称,“购买土鸡完全是自愿,钱不会给企业,由法院指定了专门账户,直接给农户。”(6月11日《成都商报》)
近些年,剑阁县将土鸡养殖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并且逐渐形成了“公司+专合社+农户”的营运模式。从这个方面来看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成功让“剑阁土鸡”在绵阳甚至四川打出了名头,当然也成为了群众致富增收的一大增长极。
但是,俗语有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任何事业、产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剑阁土鸡产业也是如此,由于受到市场影响,土鸡出现滞销。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地政府采取让公职人员摊派买土鸡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购买土鸡的费用,直接从绩效工资里面扣除。剑阁“摊牌土鸡”的事情一下成为了网友热议的话题。
如果说,这样类似的事情发生在娱乐圈,那么网友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觉得这是在炒作,这是在变相的给土鸡打广告。但是放到政府中,我想没人有这样的看法,大家无不是对于政府如此行为进行质疑和指责。虽然政府采取这样的做法来应对土鸡滞销的问题,有一些无奈,但是更是暴露出了政府的三大问题。
一是行使职能越了界。政府之所以能够冒着“让公职人员买土鸡”的大不韪,绝对不可能不知道这样的做法会引起争议和围观。那么为什么还这样做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当前农户的土鸡滞销会引起不稳定的因素。按道理说农户养鸡滞销,跟政府关系也不大,那么问题为何还要政府出面解决?笔者想政府在发展土鸡产业的过程中必然给农户许过诺言、有过承诺。所以政府的产业发展中是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如果要越界行事,那么只能是自食其果。
二是忽视了市场规律。在本地发展土鸡产业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政府在发展产业的时候前瞻性不足,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只是想将产业做大做强,但是没有考虑如何把产业做精、做细。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产业的发展中忽视了市场的因素,没有意识到市场的需求是波动的。同时政府对于市场掌握的不及时,造成农户争先上马项目,最后才会出现土鸡的滞销的问题。
三是处理问题太简单。通过政府的强制力,确实能够让土鸡滞销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是这样的办法就真的能够解决根本问题?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一个县的公职人员有限,尽管是采取每人摊牌,那么也只是杯水车薪。同时土鸡滞销是现实问题,如果仅仅解决土鸡的销售,不控制土鸡的生产,那么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甚至会变本加厉。
所以,面对土鸡滞销的问题,政府不应是采取“摊牌”这样的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关键还是要坚持一手打开市场,一手引导调控的方式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