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庆丰 高校“面子工程”不可取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高考结束,志愿填报成为家长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江苏南京市民张丹妮称女儿想学纺织,原本计划报考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但在江苏高校名单中却找不到这所学校。近年来,大学“更名之风”愈演愈烈,不少学校打出“提升教学质量”等旗号。事实上,很多学校更名只是“换汤不换药”的“面子工程”,不仅让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无所适从,其追求“高大上”和急功近利的思维也不利于大学精神凝聚。(6月11日《光明日报》)
每个家庭孩子出生后,父母都想给孩子起个好名字,既响亮又寓意深刻美好为佳,这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习惯。有些孩子长大后,觉得名字起得不好,还会想方设法进行更改。这些都好理解,也是很个性化的事情。但对象换成我们教书育人的高校,为了“面子”改名就有些失当了,因为一所学校,被社会接受应该靠强大的师资力量、良好的教学氛围、规范的管理以及齐全的硬件设备。之前学校扩招风盛行,一些学校学生数目大增,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没什么提高,但校名却从某某学校变为某某学院,某某学院改为某某大学,有的改的面目全非,名字越来越高大上,实际却仿佛是掺了水的牛奶或果汁,名不副实。
作为学校,热衷于这种不务实一心务虚的做法,只能助长社会的不良风气。试想这类学校的学生耳濡目染的都是师长们指挥、安排学生弄虚作假,让就业率、优秀率、科研成果、硬件设备、管理等等像吹大的气球,为学校改名、提升等级挖空心思,长期熏陶之下,自然心领神会。毕业走向社会后,别的不会,搞关系、走后门,搞形式主义,一定在行。这样的毕业生,往往是华而不实,事业有成多半是指望不上。既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又无法为学校争光。
所以为长远计,笔者认为高校还是应该脚踏实际,将自己分内的教学育人工作做好,至于“面子工程”还是不做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