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面对高考新思考

中国法制网   2015-06-08 11:21:41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今天,高考即将结束,成千上万学子迎来了他们人生另一新的起点——大学。然而,面对现如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的常态,读书还能改变命运吗?

    据北京大学与媒介研究中心对35万余大学生的调查,2014年新就业大学生的平均月薪大约只有2443元(同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为2864元)。2011年6月,上海对1405户贫困家庭调查显示,因教致贫家庭数在所有支出型贫困原因中排名第二(低于因病致贫),高于因残致贫、因灾致贫等。在一些贫困落后地区,因教致贫更是挥之不去的阴影。一项农业部门的抽样调查表明:甘肃省重新返回贫困线以下的农民中,因教育支出返贫的占50%。

    从数据中显示,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对教育经费的支出份额颇大,不少家庭省吃俭用培养出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却难以就业。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在当今社会下,读书还能改变命运吗?

    笔者认为,虽然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不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即使实现了就业,工资平均也较低。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标准不是就业工资,应该是对人一生的影响,因此说来,读书还是很重要的。读书可以使人明智、善辩、深刻。即便是同样家庭背景下长大的孩子,读书和不读书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处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今天,读书学习不仅是满足个人的提干、涨薪的必要条件,更是适应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信息时代的突出特点就是知识在不断更新变化,只有不间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说,读书改变命运,并不是说单纯的读书就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是指读书能够带给我们改变命运的力量。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