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夏:干部扶贫解困还需抓住“病根”

中国法制网   2015-05-26 11:06:20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在贫困地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难点同样在贫困地区。截至2012年底,我省有750万贫困群众。他们大多是无房户、危房户和住房困难户。2013年,我省提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并明确一大方向:与扶贫开发相结合。(5月25日  中新网)

    四川省致力于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逐渐在扶贫解困工作中“思路渐清晰,方向更笃定”,提出了《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行动方案(2014-2020年)》,打响且打好新村建设与扶贫解困攻坚战。

    众所周知,导致一个家庭、一个地方贫困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家庭是因为家庭成员生病、各种天灾、没有劳动力等等,有的地方是因为交通不便、思维封闭、缺乏项目等等,致困的原因有很多,所以扶贫解困还得找准“病根”来医治,否则只会徒劳无功。

    不过,扶贫解困关键是扩大“蛋糕”,让分的人可以分到更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贫”字,上下结构,“分贝”,意思就是说同样的“贝”,有人来分就显得贫穷的,来分贝的人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让“贝”更多,是打好扶贫攻坚战要提前思考的问题。

    “对症下药”的扶贫方式很重要,例如甘孜州地区,去过那里的人都知道,那里海拔高、四面环山,这样的地势条件是需要我们考虑的,还有当地少数民族的同胞较多,在扶贫攻坚的时候也要主要保护他们的文化。笔者认为,交通不便的地方就先修路;水电气不齐的先让生活得到保障;农业落后但是土质好的地方就指导发展农业;家庭有劳动力的就指导其劳动致富;孤寡老人就多给予关心和补助等等,详细分解扶贫目标,高位推进扶贫攻坚,“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其实,不可否认,我们现在的农村越来越漂亮,几乎家家盖起了小楼,过着幸福的小生活。因此,我们更不能忽略那些生活在平均生活水平线以下的人,应该给予他们合适的帮助,共享幸福的生活。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