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棵泡桐:别把“高铁落户”当发展的必然路径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近日,四川邻水县因川渝高铁的兴建而引发广泛争议,并导致事件的持续发酵,进而爆发群众集体请愿,引发群众和政府暴力对抗,事件的发生不仅造成恶劣社会的影响,还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对于今后高铁的发展与落户造成了负面效应和反面典型。
此次“高铁落户”事件的背后是高铁的途径地域引发争议,这本该是政府之间合理协商,群众理性对待,各方商榷,共同解决的问题,但却一再升级,演变为全“武斗”,群众缺乏理性,不能正确认识固然是此次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但政府部门“全然不顾”的片面政绩观也是导致此次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鸟有两翼才能高飞,车有双轮才能远行,高铁的落户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尤其在信息化时代,便捷的交通运输、发达的交通网络、将零散的村落和乡镇连为一体,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对解决当地群众就业、生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政府在加大基础建设的同时,注重高铁等新兴产业建设本无可厚非,但若把高铁的落户当做发展当地经济的唯一途径,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尤其将政府的政绩观与之直接挂钩就更有舍本逐末之嫌。
高铁的落户应当经过国家铁道部门的实地考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资金投入、成本预算、人力物力等多方研究和讨论最终确定可行方案,其中涉及错综复杂的自然环境和各地的利益诉求,仅仅凭当地部门申请,群众请愿是无法形成科学的决策,尤其不能将“高铁落户”当做当地政府发展的必然路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非一日之功”,此次事件的发生虽是突发的公共事件,但与政府长期形成的片面政绩观有着必然的联系,尤其当长期形成的政绩观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更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