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林林:保送名额岂能成为领导子女升学捷径?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免试入读重点大学的“保送生”,在多少人眼中有着莫大的光环,但在一些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心中,也不乏百感交集的叹息。尽管教育部要求收紧“保送生”推荐名额,但全国“保送生”的总量仍然比较大。记者在多个省市调查发现,由于存在自我裁量甚至暗箱操作空间,加上相关信息透明度低,以及高校面试存在“走过场”等原因,一些特殊群体将“保送生”渠道异化成为子女升学“捷径”,南方一所高校相关领导向记者透露,该校梳理总结10年“保送生”情况时发现,绝大多数“保送生”为厅局级领导干部的子女。(5月14日人民网)
“保送生”制度作为高考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其目的在于,弥补统考对选拨和增减人才,完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优秀的学子通过保送生制度,确实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但是当前却成为领导干部子女升学的捷径,这不得不莘莘学子感叹“学得好不如生得好”。
保送生之所以能够领导子女升学的捷径,这说明当前的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说明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漏洞,同时也说明了再确定保送生人选的过程中还不够透明。当然这只是制度上的问题,关键的问题还在于领导干部自身。
领导干部之所以能够将本身学习不优秀的子女列入保送生,关键还是依靠给学校“打招呼”的方式,这样的做法不仅仅直接破坏了教育的公平,同时更是典型的权力滥用。
要想真正让保送生制度回到正规,关键还得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谁推荐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真正让那些领导干部不敢“打招呼”,真正让学校对于领导的“招呼”能够有拒绝的理由。二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在确定最终保送生人选名单之前,必须在学校甚至社会范围内进行公示,对于那些有反映不符合要求的保送生要坚决剔出。三是逐步收紧保送生名额,提高保送生的门槛,真正让选送的保送生都是学校的佼佼者,都能够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