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鹃:房管局长变“房叔”系权力在寻租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太原市“城中村”一个村主任的问题就牵扯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房管局长、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区规划局长等多名领导干部,其中,市房管局长张双娥在北京、上海等地有36套房产,家财过亿。(5月1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房叔”“房姐”事件并不新鲜,如拥有41套房产的陕西“房姐”龚爱爱事件、拥有22处房产的广州“房叔”蔡彬和受贿1.24亿元而被大家称为杭州“房叔”的张新,以及在北京、上海等地有36套房产的“房叔”张双娥,等等。无一例外,他们都是手握公权力的领导干部。这不仅给公众留下了丑陋的印象,更是影响了党委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尤其是在当下“住不起”的社会现实情况下,一方面是许多年轻人为了买一套房子而处于焦虑当中,许多民众为了改善住宅条件非常辛苦;而另一方面却是那些手握多套甚至几十套房产的“房”字辈官员们。如此巨大的反差自然会引发舆论的口诛笔伐。而让人意外的是,“房”字辈官员们事件却并未得到有效制止,甚至还有一些官员仍心存侥幸,大肆贪污腐败。
而此次,在太原市“城中村”一个村主任的问题中,牵扯出来的这名市房管局长张双娥,却化身成为有36套房产的“房叔”。一名负责全市房产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却变成了令人深恶痛绝的“房叔”,如此转换的角色,要么是在借公权力裹挟财富而谋取私利,要么就是资产的来路不明。因此,要有效预防和查处“房叔”腐败,不能被动等待,应该打主动仗。
追根溯底,“房叔”、“房姐”们的乱象,仍是跟权力软约束的现状密切相关。只要“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权力寻租的现象就会不断丛生;只要权力得不到约束,房产领域就仍是腐败迭出的重灾区。那么,杜绝“房叔”们的生存空间,既要加强日常教育监管,更要不断完善制度的铁笼子,进一步强化惩处震慑,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无处寻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