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任制公务员“遇冷”也许是件好事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5月9日、10日,江苏省公务员招录进入面试阶段,从参加笔试的20万人中胜出的近2万考生,竞争5872个职位,热度依旧。与之相比,该省试点的聘任制公务员招聘偏“冷”。去年12月18日,江苏省在医药、规划、资本运营等领域,首次公开招聘11名聘任制公务员,但有9个岗位因报考或符合条件人数不足并未开考。岗位设限过多,待遇不够好,还是发展前景不明朗?哪些因素让聘任制公务员“遇冷”?(5月11日,人民网)
对于民众而言,聘任制公务员,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早在2007年广东深圳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随后各地纷纷效仿,开始招聘“聘任制”公务员。伴随着高薪资的,是对于聘任制公务员的高学历要求,往往官方都会硬性要求应聘者是研究生以上学历,不少甚至直接要求博士生。
的确,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和辅助性岗位,试点聘任制公务员,作为正常公开招录公务员的一种补充形式。
诚然,“聘任制”这道“紧箍咒”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公务员的退出机制,也是打破“铁饭碗”的必要之举。然而,自实施以来却屡屡“遇冷”究竟为了啥?
不知从何时起,公务员已然成为人们眼中“幸福感”的终极目标。大家对于公务员的看法就是出入坐着公务车、坐坐办公室,喝喝茶,上上网,在不少人眼中,考上公务员就意味着捧着“铁饭碗”,既没有下岗之忧,工作也清闲,更何况福利待遇又有保障。事实上,更多的基层公务员只是普通百姓一枚。
无疑,试行聘任制公务员是一种制度创新,其初衷是要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但由于文化、待遇、未来保障与走向等因素,“聘任制”公务员在一些地方不能招到适合的人才。因此,笔者想说,“聘任制”公务员还可通过规范续聘、提升专业职级等多种形式吸引人才,只有为这样的人才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才能保障队伍的“相对稳定”,才不会让聘任制公务员“遇冷”。(刘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