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关系忌“官商勾结”,亦忌“为官不为”

中国法制网   2015-05-08 12:49:32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最小的官都比最大的企业家神气,这就是中国政商关系很不正常的情况下产生的。”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最近表示,由于政府掌握了大量权力,资源分配权力和审批权,所以长期以来官员和企业家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企业家就跟着官员屁股后面转。”(5月5日,半月谈)

        随着十八大以来中央密集反腐,“腐败窝案”“葡萄状”串串扒开,畸形的政商关系衍生出的权钱交易和官商勾结的利益同盟被不断曝光:腐败官员的背后必有违法商人,违法商人的“上面”必有腐败官员。中央反腐高压态势下,部分官员和商人的心态有所变化,固有的“圈子文化”“山头主义”受到制约,“不敢腐”逐渐成为主流趋势,但庸政懒政怠政开始现象抬头甚至蔓延。为了避免“受牵连”“负责任”,一些官员和企业接触逐渐减少,有的对企业家避而不见,过去勾肩搭背的政商关系一反常态,转变为能躲就躲、能避就避,搞软拒绝,慵懒懈怠,为官不为现象明显逐渐增多。

        “官商合谋”现象一直就为广大人民所诟病。历史上,红顶商人胡雪岩依托左宗棠之权吃贷款差额和佣金,转手赚钱胜于银行便是典型。构建良好政商关系生态忌讳“官商勾结”可谓众所知周。由于政府拥有着大量资源并手握分配资源和行政审批的权柄,企业办任何事情都要历经层层审批,而企业又以营利为目的,为以最小的代价谋得最大的利益,选择剑走偏锋,坚持在“灰色公关”这条道路上“上下而求索”者为数众多,给官商勾结的权钱交易提供了罪恶的温床。

         不仅官商勾结是良好的政商关系的毒瘤,为官不为更是大忌。近日不断有企业家“吐槽”,现在政府官员难见了,甚至连一些正常的合法的事情也难办了。显而易见,这是中央反腐高压态势下,官员不敢腐心理的客观折射。本应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领导干部以这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对待工作显然不可取。刘云山曾强调指出,“为官不易”但不能“为官不为”。 其实“干净”与“干事”两者并不对立,面对严明的政治纪律领导干部不应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做“敲钟和尚”,而应加强党性修养,坚定政治立场,保持党员本真,厘清职能边界,秉持服务意识,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建立健康新型的政商关系,除领导干部应强化自身建设,克服为官不为外,还要以法治建设为基石,简政放权。坚持用制度约束规范权力,将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有利于消除“没有原则的政治”与“没有道德的商业”,有助于让权力和商业回归本真。同时企业应该加强自主创新,摆脱“灰色公关”的畸形心态。“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只有把发展的精力放在科研和创新上,不再寄希望于拉关系,搞圈子,才能走得更远变得更强。 (文/萧影)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