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外调交流任职是把“双刃剑”

中国法制网   2015-05-07 09:47:21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官员外调交流任职是把“双刃剑”

 

香港《大公报》4日文章分析,在近期内地省委常委调整潮中,多地调整了纪委书记或组织部长,无一例外都是外调交流任职。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双外调”堪称各省常委班子的标准配置。(5月4日,中国新闻网)

的确,作为一种空降任职的方式——异地空降,这不仅是大多数现任省级纪委书记的常态,更成为了大多数组织部长的任职常态。

无疑,领导干部在同一地域或系统工作时间长,难免形成盘根错节的人脉关系网络。这样的关系网络在贪腐官员处经常演变成为利益网。这些官员与官员之间,官员与富商形成利益共同体,相互输送利益,容易成为政商同盟。

据香港《大公报》分析认为,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就必须摆脱本地的人事圈、利益链、关系网的羁绊干扰,更加客观、公允、超脱地开展工作,这既对纪检、组织官员本身素质和品格提出要求,更需要在干部使用上适当考虑,故而跨省交流任职就成为首选。

显然,在当前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之下,纪委书记、组织部长都是一省省委常委之中举足轻重的角色,分别执掌干部监督调查、选拔任用,把守干部工作的两端。各省的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反腐败协调小组,都是由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

因此,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双外调”必然成为常态,要知道,同地任职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官员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更熟悉当地的情况,更利于当地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在一个地方任职,必定摆脱不了人情羁绊,就容易产生权力网络,更容易滋生权利的腐败。因此,也就更容易造成干部领导行为短期化。

不过,笔者认为,领导干部是否滋生腐败与本地任职还是异地任职没多大关系,如果权力制约监督机制不健全,无论是本地任职还是异地任职都难以有效防腐,不过“双外调”能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患官员的腐败,还待时间来检验。(刘洛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