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自然村空心化”

中国法制网   2015-05-05 20:26:45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北古石村和上营村调研了解到,以宅基地为主的农村建设用地浪费现象触目惊心,近两成院落房倒屋塌、长满荒草。当地基层干部认为,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占用部分耕地在所难免,而农村大量闲置、废弃宅基地一直处于沉睡状态,盼望国家出台引导和支持政策,盘活这块资源。(5月5日新华网)

    为什么会形成自然村空心化呢?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占新不退旧”,一些需要盖新房的村民都愿意新申请宅基地,但原来占着的宅基地并没有退回给村集体。其二是“进城不退宅”,村民举家搬迁到城市居住了,户口也迁到了城市。多年不回来一次,但宅基地仍然保留着。其三是“减人不减地”,在农民眼里,宅基地属于个人的“私产”,老人过世之后,由子女继承,并不退回。这些宅基地自己不使用,也不允许别人使用;即使闲置、抛荒,别人也无权过问。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各省市都对农民宅基地面积有着严格规定。但是在现实中,多占、超占宅基地现象十分突出,挤占大量耕地资源,农村想发展却无地可用。基层干部盼望国家出台治理“空心村”的引导和支持政策,鼓励基层盘活废弃宅基地,节约出来的土地,不论是复垦成耕地,还是发展其他事业,都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如果要改善闲置、废弃的宅基地,必须走上改革的道路,实现“有偿退出”,加强对宅基地的管理制度,满足村民的合理要求,严格宅基地的审批,对于多占宅基地的现象要采取有偿回收的手段,杜绝农村建设用地浪费,资源荒置。同时还应加强宅基地退出激励机制,对主动退出的农户予以有偿之外的经济奖励。通过市场配置实现宅基地流转,积极扩大流转范围,提高土地配置的最高效能。

在城镇化大趋势的今天,占用耕地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拯救自然村空心化,既要挖掘土地的潜能,又要依靠农村,保障土地不减少的情况下,整合土地资源,高效能的使用闲置、废弃的宅基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