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体制

中国法制网   2015-04-29 16:16:42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有媒体近日报道多地机关单位食堂陈设奢华,这些场所可能成为大吃大喝等现象的隐蔽窝点。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在常规的反四风明察暗访中,已经覆盖到了包括街道办在内的机关单位食堂,有没有超标准大吃大喝等都是检查的主要内容。 (北京青年报2015年4月20日报道)

食堂,常见于学校、公司、工厂和军营,单从字面来看,指的是许多人一起吃饭的地方。人多的地方容易产生故事,许多人一起吃饭的地方更会造就历史。

为了狠刹讲排场、比阔气歪风,规范公款接待,遏制权力腐败,继国家教育部之后,四川成都市政府也采取了如出一辙的举措:工作招待吃食堂。其最终结果如何,早已是人们意料之中的事,因为在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禁酒文件中,并不缺乏“工作招待吃食堂”之类的规定,但最终结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雨过地皮干”,甚至不了了之,令人大失所望。
    这样,我们就不得不重新审视解决公款大吃大喝问题的思路是否对头了。生活的基本经验是:对一个时期内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要从方法上找原因;对于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对于大面积出现的问题,要从体制上找原因。但无论是从哪里找原因,有一点是不容回避的,公款大吃大喝只是个腐败的载体,而并非是腐败的本身。就吃喝现象解决吃喝,最终必将陷入“吃食堂”而又无法有效管住官员公款吃喝之“嘴”的怪圈。
    事实上,对于公款大吃大喝现象,着实让广大纳税人很愤怒。但实际上接待者也有冤屈,他们未必就是心甘情愿整天去“三陪”的,很可能是身不由己。可以想象,一个理智健全的人,那是绝对不会义无反顾地自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老婆不愿意睡”的。类似南京高淳县某中学会计李时东,为陪检查创省级示范学校工作的上级领导而喝得“以身殉职”的那些人,恐怕更多的是迫不得已而为之。透过接待者为了取悦接待对象而不惜拚命的现象,一个不争的事实便浮出了水面:“喝好酒就是政绩”早已成为官场上畅通无阻的潜规则。“朋友来了,招待不好,感情过意不去;领导机关来了,招待不好,工作就上不去。”已是人们牢记于心并熟练运用的经验。更重要的还在于,“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对于那些习惯于在酒桌上“拍板办事”或“检查工作”的上级领导机关来说,实乃是“酒杯虽小乾坤大”,吃好喝好才是硬道理、硬指标。于是,为了博得领导机关对工作的肯定赞扬,为了获得更多的“计划指标”,为了争得领导机关“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接待者不豁出命来相陪也就鬼了。
   显而易见,公款大吃大喝久治为不愈,演成一种痼疾,告诉了人们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若想从源头治理公款消费黑洞,仅仅出台公款接待的标准和规定是不够的,一概地谴责执行规章制度不力也不客观,单纯地埋怨检查评比泛滥更毫无实际意义。切实做到清本溯源,解决公款大吃大喝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体制层面的问题,最大程度地解决制度性腐败、体制性腐败。即深化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行为,制约公共权力,切实做到权由民所授,权由民所察,权由民所用,让政府真正成为服务政府。如果不从体制改革入手,变由民众控制住公共权力,最终的努力都是无法将官员从餐桌上减下来,更无法遏制住伸向公款招待的黑手。
    使公共权力驯化,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接待规定,才有可能真正规范好公务招待。问题只有这样去解决才行。

 

作者:百合花              地址:绵阳市平武县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