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白色:关注“车标”背后的故事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公车私用是个社会关注的老话题,这个问题必须治,且要根治。公车改革势在必行,而且要卓有成效才可以。今年年初,有报道称,江西省今年上半年要力争完成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年底前完成全省党政机关及参公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而早在去年的12月,江西省九江市就积极推动实施了公务车贴标签制度。成效如何呢?(2015年4月15日 国际在线)
为公务车贴标,不得不说是公车改革工作中的一个飞跃。
“贴标”明确了公务车的“身份”,直接接受社会监督,是公车改革社会化的创新。是不是公务车,群众通过标志就能轻松鉴别。很多人认为,公车改革是政府的事,作为老百姓不需要出力,也出不了多少力。殊不知,群众正是公车改革的主要力量,他们一方面是“触角”,将监管的力量延伸到行政手段无法到达的地方;另一方面,他们的意见是“镜子”,能够通过满意度评价政府的工作有没有做到位。
“贴标”打破了以往监管难、监管乱的局面,是工作方法的创新。以往,要判断一辆车是不是公务车,只能通过辨别车牌号等途径,而在用的公车又有很多,要清楚记得每辆车的车牌号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不利于识别。同时,公车贴标也是一个好的开始,是决心打破以往混乱局面的一个开端。“贴标”明确公务车身份,做到一目了然,增加了公车使用的“曝光度”,既方便管理,又方便社会监督。
然而,要做到真正杜绝乱用公车,绝不是贴一个标志就能了事的。伴随着这一办法的实施,一些问题也将随之“浮出水面”。这其中是否存在一些单位拒不贴标,甚至一些干部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依然乱用公车?对于这项措施的宣传是否不到位,以致干部群众不知贴标为何物,群众监督形同虚设?可见,要使公车“乱象”真正得到整治,除了“贴标”等手段创新之外,还应该严厉打击其背后的“权力寻租”、“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净化政策、手段推行的环境,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