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白色:“私了”是思想建设的“病”

中国法制网   2015-04-14 09:13:48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4月10日,一起“旧案”将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胡某某(副厅级)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当天,安徽一家媒体报道,两年前,胡某某收到骗子的PS艳照敲诈信后,向对方汇了20.5万元钱,从而引起社会对胡某某的关注与质疑。10日下午,胡某某接受采访,首度开口回应此事。(京华时报 2015年4月12日)

 

遇到敲诈行为,胡某某首先想到的不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企图与骗子“私了”,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同时,这种行为也值得我们去深思——官员宁愿选择“私了”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而不是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给骗子汇钱显然是一种想要“破财免灾”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一部分官员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一些官员自身本来就存在一些问题,而他们又因为自己位高权重等原因,认为纪检部门监管不到自己,但同时又碍于当前反腐的高压态势而处处小心翼翼;另一方面,一些官员口头上宣称自己守法懂法,而实际上法制观念淡薄,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而是寄希望于钱,也让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值得欣慰的是,胡某某的行为也显现出领导干部对单位声誉、个人声誉的重视。胡某某说,虽然照片是假的,但他很担心照片被传上网,因为社会对这种事情很关注,艳照一上网很快就铺天盖地,“对家庭、对单位、对个人影响都太大”。由此可见,在落实中央反腐倡廉工作方面,一些地方做出了一定努力,领导干部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然而执行力度还有待加强,执行效果还有待考证。

 

有“病”就要“医治”,由胡某某的经历可以看出,中央大力反腐在领导干部身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作用依然不够明显。为此,应继续加强政策落实力度,一方面加强法制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提升干部素质,另一方面加强效果监督,建立“回头看”制度,避免一过性整治带来的形式主义。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