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亦瑭:“闭门调研”实为“四风”沉疴积弊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网络技术的普及,一些地方、一些干部习惯于事事看材料、桩桩听汇报,偶尔下去走走,也只瞧门脸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这种作风,大有空子可钻。有的基层单位变得很会“号脉”,针对这样的调研者,设计好路线、预备好台词,个别地区甚至连群众都是工作人员顶替。如此一来,调研者根本摸不着群众需求是什么。(3月31日 《人民日报》)
没有调查没有就发言权。那么,没有深入实际的调查,就不能真正了解群众需求什么、基层需要什么,也就不能作出正确有效的决策。然而,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网络技术的普及,一些地方、一些干部却习惯于看材料、听汇报,就算偶尔下去走走,也只是瞧门脸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如此调研,无疑是窝居在办公室的“闭门调研”。
众所周知,考察调研就是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必须从严从实、深入身入地沉下去,否则,不仅会助长弄虚作假、敷衍塞责之风,还有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群众利益,更会有损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因此,不论是习惯于看材料、听汇报,还是偶尔下去走走,瞧瞧门脸和窗口的调研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更是纠“四风”首当其冲的对象。
概言之,“闭门调研”也是一种作风病。习惯于事事看材料、桩桩听汇报,其实就是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的体现;偶尔下去走走,也瞧瞧门脸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和有的基层单位为此“设计好路线、预备好台词”,正是形式主义的自然流露。试想,如此沉疴积弊的作风顽疾,又岂非是病入腠理、肌肤这么简单。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因此,对于这些“闭门调研”现象,必须坚持反对。既要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端正工作态度,将纠“四风”、转作风进行到底;又要强化对调研工作的考核监督力度,细化举措、量化标准、逗硬考核,对“有名无实”的调研工作从严监管问责,让其没有弄虚作假、敷衍塞责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