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考试改革的出路何在?

中国法制网   2015-03-24 13:44:01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如果职称评审最后变成选拔在这个领域工作时间最长、课时最多的人,这是在选劳模,不是在评职称。”没有通过职称评审的四川大学教师周鼎,因为一封发表在网上的《自白书》火了一把。周鼎提到的职称评审在今年的两会现场也备受热议,深化职称改革成为很多代表委员的共同呼声。(《工人日报》3月24日)

  时下,随着2015年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时间的步步紧逼,让不少考生可急坏了头。为了能挺过难关,一些考生不惜重金购买所谓的“职称英语考试一次包过资料”、“考前法宝”等护身符,更有考生不惜铤而走险,请他人进行代考。这不禁让人产生疑虑,为何考生如此大费周章,只为过一次价值系数并不高的职称英语考试?

  “职称”是什么?笔者百度查询答案是:“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和成就的等级称号。既然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和成就,要评职称的人就应该在这几个方面花更多的精力。为什么越是到职称评定的关键时刻,专业技术人员越要被迫丢掉自己的“专业”,临时抱佛脚地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突击英语呢?答案很简单,逼迫他们“南辕北辙”的,就是“职称英语考试”。

  细查之下笔者发现,但凡有“不轨”行为的考生都是些大型国有企业单位的中年员工,他们即将面临初级或是中级职称的评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职业生涯和薪资待遇,而满足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是要通过所规定的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考试,否则就评不了相应职称。面对如此“硬杠杠”,众多考生也是无可奈何,由于他们参加工作已多年,工作长时间也不接触英语,早已将其抛诸脑后,如今是想复习也看不进去,倘若靠自己实力去考,那非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过。为此他们不惜铤而走险,使尽各种“杀手锏”来保过,仔细一分析这也是情有可原。

  诚然,职称是一个人身份、能力、水平的象征,牵涉到职务提升、收入、福利、住房、地位、社会评价等实际问题,但是凡是职称外语考试不合格者都不得参加职称评定,一次外语考试决定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直接与其收入、生活水平相关,难怪那么多人想尽办法也要通过,作弊、代考问题一年比一年严重。每年举行的职称英语考试和计算机水平测试,在很多报名参加的人看来,都和实际工作“沾不上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莫非通过职称外语考试的人其外语水平就高了?曾经有学者进行过调查,在某高校,参加职称外语考试的有100多人,考八九十分的比比皆是,一提到职称外语考试,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小儿科,太简单了”,但是他们反映分虽高,却根本无法与老外交流,更不要说写好一份英文报告了。而职称外语考试的目的却是在于让一定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具备了解其他国家相关学科和工作领域的有关观点,但事实却是,即使通过了这样的考试也未必代表合格者具备应有的外语素养。如此一看,这职称考试大有华而不实的“噱头”成分了。

  全国政协委员、律师施杰在今年两会上提出:“职称公共科目考试实用性不强,多半都是考前突击、考完忘记。不管什么专业,计算机和英语都是必修课。如今高考英语已经在改革了,我们的职称考试为什么不能改革呢?”因此,把职称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和工资、晋升挂钩是可行的,关键在于打破“一刀切”的僵化评价标准,建立工资、职位的导向性、激励性,以能力和业绩为考评重点,形成一种更科学和人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才是职称考试改革的出路之所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